废文网 - 言情小说 - 古代升官日常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156

分卷阅读156

    已经决定放弃用微孔滤膜来进行薄膜过滤制盐,毕竟微孔滤膜的生产工艺已经达到了纳米级别,在大魏朝根本不可能实现。

    故而张彦瑾决定退一步,采取另外一种方法。平顶山这里常年无法种植粮食, 故而居住的人甚少,大量的土地就闲置了下来。

    他们便可以利用这些土地对盐床进行清洗,提纯,晒盐结晶,再提纯,再结晶,反复多次的办法。

    饶是如此,也比现在所用的锅煎刮盐的技术提取出来的盐要纯净许多。

    大魏朝廷为了控制经济命脉,发展经济,沿用上一个朝代的办法,实行盐业专卖制度。凡制盐之人,经过官府许可著其户籍,名叫“亭户”、亭户所制的盐,全部由官府收买,再销于民。

    现在的亭户就是瑞国公周勤一家,各地的亭户也是通过他们家族衍生出去的。

    如果说大魏朝贩卖盐的产业链是一个金字塔的话,那么周家就是这金字塔尖的第二层,朝廷是第一层,广大的老百姓是最下面的一层。

    不过等到后来,大魏朝的经济发展了起来,周家没落之后,那时候的皇帝授权给当时的盐铁使刘宴,让他进一步改变盐法,在产盐区设置监院,督促盐户自行生产,将盐税加在盐价中售给商人,听凭商人运销,以增加财政收入。

    实施开始的第一年朝廷的收入增加了四十万贯,等到后来甚至增加到了六百万贯,可以说是一笔相当可观的利益。

    这也是张彦瑾为什么一定要把平顶山下的盐床开采出来的原因。

    确定了方法之后,张彦瑾便开始在平顶山下安排人修建晒盐池,索性这个时代最不值钱的就是土地,故而他占再大的面积也没有什么。

    张彦瑾在和黄修均、宇文上恺、陈溯三人商量之后,干脆直接将这里打造成大魏朝的第一个制盐厂。

    或许是张彦瑾在平顶山下挖出盐矿,彻底在黄修均和宇文上恺擅长的领域碾压了他们,他们现在对张彦瑾是越发的崇拜。

    此时听说张彦瑾要修建晒盐池,也不管晒盐到底符不符合现在他们常用的煎锅刮盐的技术,直接就同意了张彦瑾所说,并且对于制盐厂的建造是乐见其成,还愿意负责设计外形的构成,和排水管道这些方面的问题。

    盐池的修建很快就提上了日程,因为大家都看到了盐矿所能带来的巨大收益,而中州重建,各地都是百废俱兴,除过南阳和信阳的毛尖之外,生产食盐可以说是能最快带来巨大收益的方式了。

    他们四人在进行商议之后,立马做出了决定,那就是暂且把其他地方的修建放一放,把制盐厂修建起来。

    宇文上恺和黄修均两人放下各自手上的工程策划,先对制盐厂的格局和排水、通水管道进行规划。

    陈溯则负责制盐厂修建时所需资金的计算,以及修建好,投入规划之后能给中州带来的收入和对朝廷上缴的赋税,然后将这些数据汇总在册上奏给朝廷。

    张彦瑾则把正在负责牡丹花卉园的香山帮工人们调动过来,开始修建晒盐池。

    不到十天的功夫,黄修均和宇文上恺就规划好了制盐厂的修建图纸,将其交给了香山帮的工人们,让他们进行修建。

    制盐厂在中州的老百姓眼中可以说是金子的所在,这种认知让他们充满了干劲,一时间可谓是众志成城。

    经过一个月的功夫,用红砖所搭建而成的制盐厂便坐落在了平顶山的山脚下,成了中州老百姓的骄傲。

    张彦瑾在这一段时间除过监工之外,也没有闲着,他知道一旦制盐厂修建成功,就可以投入生产,那么其中所需的各种工具也要在这一段时间里尽快到位,只有这样,才能缩短所需要的时间。

    晒盐池所需的工具并不多,晒盐,蒸发,重结晶的过程也不需要太多的人力,可是最后加碘的过程就不一样了。

    加碘需要采用喷雾加碘的方法,首先需要的就是极其细密的喷头,第二就是要解决喷发时的动力问题。

    索性大魏朝工艺最精湛的香山帮工匠就在这里,极其细密的喷头并不难做,张彦瑾画出管道和喷头之后就交给了他们。不到几天的功夫,香山帮的工匠们在琢磨了一番,又实验了几次之后,就做出了十分坚固的铜质喷头。

    剩下的便是张彦瑾要解决的动力问题。

    喷雾加碘的办法首先是配置一定浓度的碘液,然后将这些碘液输送到管道里面,等到碘液到达喷头的时候,以极大的动力将碘液挤压出去,如此一来,在巨大的压力之下,碘液受到挤压,通过喷头上细密的小孔,就会转化成气雾。

    气雾进入盐池,均匀的覆盖在食盐上,便达到了细致均匀的加碘食盐,现代的加碘食盐便是用这种办法制成的。

    动力问题和高分子的薄膜技术不一样,张彦瑾在进行前前后后的思索之后,发现动力问题大魏朝可以解决,虽说不可能达到现代那么高的技术水平,但是给喷头提供一定动力还是可以实现的。

    毕竟工业社会发展伊始,便是用煤炭推动蒸汽机,以蒸汽为动力推动各种机械进行工作的。

    既然那个时候的英国,法国这些资本主义国家都可以达到,为什么他没有办法达到呢?

    张彦瑾在细细回想了一下当初学的关于蒸汽机的原理,画出了几十张设计图,他在先后对比思索之后,挑出了其中几幅设计图,递给了他带过来的工匠,让他们按照图制造出上面所画的机器。

    要是说香山帮工人是这个时代修建行业的翘楚,那么张彦瑾可以很自信的保证,他手下的这一帮工匠一定是这个时代工业制造工匠中的翘楚。

    就算他再提高食盐的纯度,还是有人可能会将就用纯度不高的食盐,可是他一旦给食盐加上碘之后,恐怕就不会有人再将就了。

    等到那个时候,他再进行包装一番后,便可以畅销各地,成为制盐行业的龙头。

    张彦瑾望着静静伫立在阳光下的制盐厂,思绪万千。

    制盐厂刚刚制作好,还需要晾晒几天才能投入使用。

    他手下的工匠们已经开始制作蒸汽机了,等到明天应该就可以进行使用实验,等到完全确定下来后,制盐厂也晾晒好了,便可以进行加碘食盐的生产了。

    对于食盐的生产张彦瑾是乐见其成的,毕竟在其中可以攫取巨大的利益。可也正是因为这利益太过于巨大,让他有些发愁。

    制盐厂一旦开始投入生产,进行销售,便会引起无数人的觊觎,就和当初他建造而成的红砖厂一样。

    那么他那个时候还要将到手的肥rou拱手送给朝廷吗?他实在是不想啊,要知道当初红砖厂被他伯父张仲谦交给皇上,他可是rou疼了好几天啊。

    晚上回去,张彦瑾在房间中来回踱